結合詩歌、攝影、委託創作及舞蹈,試圖融合各藝術家們對環境的思考,在音樂會中展開辯證與歸納,與觀眾共同探究「自然」、「森林」與「生命」。
製作緣起
1.
故事來自於一串美麗的文字:樹木,是大地寫在天空的詩 -- 紀伯倫
是啊!何不為這群活得亙古綿延,卻沉默不語的綠色詩人們謳歌?
然而,當我們開始尋找曲目,思考歡樂的森林音樂會主題時,一連串的森林大火新聞,灼傷了都市藝術家們對自然的美好想像。越深思細想,越發心驚膽顫。
樹木,是大地寫在天空的詩,而人類為大地寫下什麼?
重新審視後,決心為樹木發聲。
2.
樹木,是大地寫在天空的詩 -- 紀伯倫
一連串的森林大火新聞,灼傷了都市藝術家們對自然的美好想像。越深思細想,越發心驚膽顫。樹木,是大地寫在天空的詩,而人類為大地寫下什麼?以歌聲為樹木發聲--木林之森
上半場:唱出森林的記憶
唱出森林的記憶:"幕聲合唱團藝術總監暨指揮陳麗芬表示,這幾年在怵目驚心的野火新聞畫面中,人們往往關注的是被波及的動物或居民:「但沒有人為了樹木發聲,因為它們早已消逝殆盡。」因而興起這場音樂會的構想,上半場蒐集各國作曲家的歌曲,從英文、拉丁文、西班牙文、俄語甚至到愛沙尼亞語,使用8種語言,唱出對於環境的普世關懷。"Muzik 連士堯
樂曲欣賞
林碩俊:Swa I Yan 思念(幕聲合唱團2020年委託創作)
Pärt Uusberg:Muusika 音樂
Kevin T. Padworski:The Composition of a Kiss (編舞 方駿圍 | 舞者 黃渝棉)
下半場:木林之森三部曲
以「生命」「毀壞」及「重建」,建構本場音樂會的中心思想。邀請作曲家趙菁文、黃婉真、林明杰進行委託創作,並獲得國家文藝基金會委託創作補助。
3位作曲家分別以詩人李慶華、姚思含、李長青、張宥勝詩作為詞,以森林為題譜寫了「生命、毀壞、重建」三部曲。首先,黃婉真的〈森林絮語〉描繪生命的律動,因此,除演唱之外,也邀請兩位優秀打擊樂手加入演出;趙菁文〈樹,生命來的地方〉,則使用到台灣10個原住民族語「樹」的發音,在人聲、音樂及擬聲上,都將讓人聽到森林中蘊藏的豐富聲響;林明杰〈帶著樹苗來〉,則由鋼琴輕輕的琶音展開,緊接漸次鋪陳層層堆疊女聲象徵希望到來。自由時報 凌美雪
樂曲欣賞
趙菁文:樹,生命來的地方
林明杰:帶著樹苗來
感謝詩人吳晟、攝影家施銘成共同參與製作。
企業夥伴:仁舟淨塑